图为陈明轩向公众科普冬奥会“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技术。受访者提供
1月9日,2023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气象局关于表彰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城市院副院长、临近数值预报团队首席研究员陈明轩被授予“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陈明轩一直工作在科研业务一线,长期致力于短临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作为中国气象局气象领军人才和北京市气象局临近预报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北京灾害天气监测预警、首都安全运行保障和国家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北京市和气象部门科技奖励、先进个人和人才计划等11项,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
秉持科技匠心,凝聚北京双奥气象服务智慧力量,在全国气象部门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作为短临预报技术研发中坚力量,亲历北京双奥气象科技研发。牵头设计研发临近预报系统,实现北京地区综合性客观临近预报技术的从无到有;牵头设计研发了四个支撑短临天气业务预报的关键系统,实现了京津冀区域高精度多源气象数据的综合应用。取得成果为北京夏奥气象服务提供科技支持,并更好地支持了首都安全运行气象保障、重大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等气象服务和京津冀区域高影响天气预报业务。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构建“百米级、分钟级”高精度客观天气预报技术体系,刷新冬奥气象预报精度纪录,精准预报支撑28次赛事日程调整,为实现“全项目参赛”“参赛精彩”提供有力保障。其项目成果被列入世界气象组织高影响天气示范项目和北京2022年冬奥经济遗产报告,并入选“2021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10个项目之一。
坚持细研深耕,探索并揭示强对流天气形成机制,为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关键科学基础 紧密围绕制约高影响天气短临预报关键技术开展特色研究。首次在国内系统性开展京津冀地区对流尺度意义上的雷达气候学研究,成为国内后续开展类似研究的典范;针对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开展对流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为特大暴雨预报提供了关键科学基础;开展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研发,为基于雷达组网资料快速四维变分同化的对流尺度临近数值预报的业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复杂地形下出流边界对强对流局地新生及快速增强的动力效应研究,为局地突发强对流预报预警提供关键科学判据;开展北京地区复杂地形下冷锋与干线相互作用导致强对流局地新生及快速增强的关键机制分析研究,为局地突发强对流预报预警提供关键科学判据;研发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强对流临近预报方法,并基于京津冀多年的逐6分钟雷达资料进行了模型优化和临近预报试验,结果明显优于传统外推临近预报,为人工智能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精雕研发品牌,构建睿图模式体系引领短临预报预警发展方向,全方位支持预报业务和行业服务 聚焦局地突发强对流短临预报预警以及重大活动、首都安全运行等服务新需求,围绕组网天气雷达、地面观测等稠密资料的同化和集成融合应用,以及数值模式资料的深度挖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形成高精度立体监测、临近数值预报、短临无缝隙集成预报技术成果。睿图-雷达系统,充分发挥北京9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组网精度高、速度快的探测优势,实现国内最密集X波段雷达组网系统的高质量示范应用,提升首都局地小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报能力;睿图-临近数值预报系统,充分发挥高频雷达组网资料快速四维变分同化和云尺度数值模式独特优势,提升局地突发强对流和山地小尺度天气临近预报预警支撑能力;睿图-睿思系统,充分发挥局地多源稠密立体观测与多模式数据快速融合和集成优势,实现了覆盖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覆盖冬奥山地赛区和北京城区100米分辨率、10分钟更新的0-24小时快速更新无缝隙集成预报,支持精准气象预报和重大活动保障服务。
陈明轩同志甘于奉献,勇担重任,以可贵的责任感,积极投身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为气象工作者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希望我院职工立足岗位,勤奋钻研,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在气象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中再创佳绩,为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